學權真有進步?在私校國中部三年對學生自治自主的結論
在這個動不動都講自由的年代,身處於以管教著名的私立東山高中,多少都激發起一些學權腦。
而我又特別有正義感,總覺得別人的事情就是我的。慢慢也就對學生自治充滿熱忱。
在閱讀的當下你可能想,既然這樣為什麼標題仍是:學權真有進步?
這個問句的答案,是我國中三年一直尋找的。
在這篇文章,我會以3個方向:
- 面對權威權力的參與度
- 新舊觀念衝突
- 正面權利的負面形象
這三個環環相扣的方向,找出問題的點
面對不合理權威權力的參與度
有次做了小調查,發現同屆的人可以分為三種參與度:
- 乖乖牌:非常保守的觀念,服儀整齊行為符合規定,少有怨言
- 學運派:所有事情講求先合法再突破,可能透過學生會或學生活動要求自由
- 激進派:「記個警告會怎樣?衝了啦」老師們口中的”亂源”,有時學運派也不予以認同。
本人屬於學運派,比較麻煩的是通常需要改變的私校,學生大多都是乖乖牌,不然就是強勢的激派。差別只在乖乖牌老師喜歡、激進派是老師眼中釘…
而我這種學運派就是尷尬,平常老師們也很愛,但學運魂出現的時候老師不見得敢表態。畢竟上級董事會也相當強勢XD
新舊觀念衝突
升學較有亮麗成績的私校通,常到近年都會面對到領導層與執行層觀念分歧的問題
老一輩的領導層**(尤其董事會)**,也許認為嚴格管教(甚至不合理)才有辦法招到穩定校風,招到好學生。
以東山來講,下一步大力宣傳”醫學系”榜單是當務之急,其餘科系領域(例:資工)僅需跟著潮流打些噱頭罷了…
這種感覺已經是到一種病態的程度。就是不論哪間學校只要醫科就頂尖了。
個人是覺得資工、電機也有很多傑出的人跟發展前途。並不會因為醫學系多就讓榜單變得亮麗。
醫學系沒有不好,身邊有許多家人若不是有醫學系培養的醫師們,早就失去生命了。只是鐘鼎山林,沒有人有資格跟權力強迫任何孩子未來如何發展,也沒有孩子有義務要遵照著做。
東山近年來是已經算尊重學生的意願了,這點是值得稱讚。但也希望榜單的安排也可以調整,別再把醫學系放四面橫幅+榜單首頁了,這其實讓目標不在醫科的同學毛毛的。而且**前段四班班別直接是”醫科A/B班”**,這也令人匪夷所思。
或者像手機使用規範,上頭的長官可能覺得手機等3C產品對中學學習毫無幫助。
但新一代的老師覺得手機當輔具也很好。這點也會造成學生變成各老師間的夾心餅乾。
在我入學當年招生(三年前2019),學校行政人員還有以”訊號差學生無法使用”的理由請家長放心。
但在今年(2022),學校手機收訊差已從招生優點轉為不便的缺點了
我每年招生都會順便觀察家長、學生態度的轉變。
今年我在資訊組服務就發現,許多家長已受不了”校區沒訊號”了。
加上這兩年線上教學的經驗,更讓大家體會到,”網路”的重要性了。適當將3C好好的正確使用,那些資訊產品是大大加分的。
正面權利的負面形象
同一個例子,手機使用規範。
本意上是好的,正確使用下也是利大於弊。但為何校園中常常講到學生使用手機的相關事情時,大部分老師不論資歷年齡都還是抱持負面的態度?這就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太多人在上課期間使用手機但也許在看影片、打遊戲等等。讓老師對於”在學校使用手機”這件事表面上看到的是弊大於利。也許老師們心中也清楚是利大於弊,但基於教學的立場上,仍是得說重話。
這也是學權運動最大反對聲音的來源了。
拜託上課想划手機就不要一直問隔壁老師講了什麼!想聽就不要刷!想刷就不要聽!
結論
管有其必要,但學校初衷是”學習”,如果有太多管理項目是從管理階層的主觀想法定義的規則而且對學習毫無幫助,但被包裝成”學校的品牌價值”,那實在是多餘。
在東山手機規範有很多激進派的不認同,但至少我本人,以及身邊的朋友基本上也是認同。有位朋友高中外考了,他到了新學校突然發現”自己好乖”。很多同學已經把”上課滑手機”當成合理日常了。但其實誠實說,真的違背來學校的初衷了。而且手機如果是一個沒目的的存在,課業上與做事上的效率是真的會大幅下降。
現在很多高中生是在爭”上課使用手機”,這點我真不認同。”上課開放使用手機”這件事其實不必加重也不必看輕,同等級的概念就是上課煮火鍋。兩件事同時做,基本上有誘因的事會做得比較好。但再怎麼教育改革,也沒辦法把每一科目課程的誘因都大於日常使用的3C吧?當然如果哪天來了一個神人,把3C誘因導向學習,那當然叫好!
所以我在弄學權的時候,我的核心原則就是”學校學習的初衷”。跟初衷無關的不合理規定,就不該出現;違背初衷的開放,就不該過度自由。
學權真有進步?在私校國中部三年對學生自治自主的結論